找到相关内容1807篇,用时1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,在翻译时都曾大量借用了老、庄道家的术语。如安世高译的《安般守意经》中用"气"来概括"四大",用"无为"来表示"涅槃"。他甚至把"安般守意"这类的数息禅法解释成"安清,般净,守,意名为,是清净...形成的以儒家代表的"宗族第一、国家本位"的普遍观念,自然就与佛教"出家家、不拘礼法、遁世逍遥"的习惯相抵触。在儒家看来,佛教是"脱略父母,谴蔑帝王,捐六亲,舍礼义"。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唐代,结果以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六)

    。」   ④中道:世俗之人误以为一切现象都有自性,都是真实的,这种以一切有的观点叫做俗谛。认为一切现象都由因缘和合而生,自性皆空,这种观点叫做真谛。把真谛和俗谛统一起来,既要看到现象性空,又要看到现象假有,即综合空假而中。既不偏於俗谛一边,也不偏於真谛一边,便是中道。中道是中观学派的基本概念。《中论·观四谛品》解释说:「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,亦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」   ⑤《大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3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,即十二因缘中的第三因缘——识,称为歌罗罗。   ⒅善、不善、记:业,通常分身业、口业、意业三种。也按性质,分善、不善、记三种。所谓记,即分别,中性。能感招有益於众生身心之果的,是善业;能...同类,如善为善的因,不善不善的因,记的因。   ⒇共生因:又称俱有因、共有因。宇宙万物的因果关系,从时间上说,有同时的,有不同时的,共生因就是在同一时间上所立的因果法,即同时而起的对於产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

    。」   ④菩萨受记者,各各不同:《首楞严三昧经》卷下:「菩萨受记凡有四种,何谓四?有未发心而与受记,有适发心而与受记,有密受记,有得生法忍现前受记,是谓四。」《大智度论》卷七十六:「有人言,...句话似相近。   ⑦指〈次问真法身像类并答〉章。罗什答说:「言十住师者,下凡夫二乘九住已还,可非于诸佛,言师也。乃至坐道场菩萨,尚亦有师,何况十住?」   ⑧《法华经·提婆达多品》:「(佛)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6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著果⑥最後边身,皆从烦恼生,结业所化也。从得法忍菩萨⑦受清净身,上至补处大士⑧坐树王下取正觉者⑨,皆从烦恼残气生,本习余垢之所化⑩也。自斯以後,生理都绝。夫生者,宜相与痴⑾言。若大义所明,同此不...现在前,虽有烦恼,所能。住五神通,种种现化,度脱众生,故留余结,续复受生。若残结,则复生。犹如责米,故留谷种(39)。渐渐具足六波罗蜜,教化众生、净佛国土,乃坐道场,舍烦恼结,然後成佛。具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所说“神”字的某些含义确实与“阿特曼”有许多相像:   夫神者何耶?精极而灵者也。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,故圣人以妙物而言。虽有上智,犹不能定其体状,穷其幽致。   神也者,圆应生,妙尽无名,感物...说,他认为有就是有,这是执著于有;就是,这是执著于无。以有为有,实际是非有;以无非,实际是非,这种执著于有或的想法都是错误的。   什么呢?无性之性,就是法性;法性无性,惟有因缘才有所谓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

    真正目的。禅修的真正目的在于契入“本”(即)、“无为”而“开物成务”。开物是使天下兼忘我,成务是无事而不适(《道地经序》及《安般注序》)。也就是要从禅修所得到的境界中,使大家忘我、尽性而造成世界...“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”,如果从这里去理解,就更觉意味深长了。   又佛图澄的教理以般若宗,道安自始就重视《般若经》的研究。他认为研究般若经典不能单用“考文”、“察句”的方法,而要披开繁复的...

    弘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393389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另外,根据《法华经》卷三《化城喻品》的说法,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个王子,后来这些王子皆出家沙弥,其第一子名为智积,即阿閦,后来于东方欢喜国成佛。《悲华经》卷四则记载,阿弥陀佛于过去世诤念王时有...,或以文殊师利、观音、势至、宝坛华、尽意、药王、药上、弥勒等八菩萨其侍者,协助药师佛引领众生进入净土世界。药师佛还有十二神将。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,各率七千药叉眷属,在各地护祐受持药师佛名号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颇有一番因缘际会的,其因缘起于见王师力坚大著《南朝唯美诗风——由山水到宫体》第一章,在介绍游仙诗过渡山水诗时曾提及:此时期并严谨的文论,而是以绘画的理论旁通于文学理论,而此时期的画论是以“传神论”...的论述:   夫神者何也?精极而灵者……神也者,圆应生,妙尽无名,感物而动,假数而行。感物而非物,故物化而不灭;假数而非数,故数尽而不穷……推此而论,则知化以情感,神以化传;情化之母,神情之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《道次第》修学地图

    。我们什么要学佛?社会上有不少学者也在研究佛教,也看了很多经论,但他们只是把佛法当做研究课题,是为了写论文,为了得到学术成果。以这样的出发点研究佛学,和做世间任何学问并差别。即使研究得再精微,也...可以说是对佛法建立基础的摧毁。因为佛教的人天乘是建立在缘起因果的正见之上,而这种见地其他宗教或世间善法所。如果混淆两者区别,就是对缘起因果的否定。此外,两者遵循的德行也不一样,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。 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2.html